沖和斋

PMP

阴差阳错

大学毕业后在北方待了一年,然后南下广州。当时一大学同学在广州工作,于是乎就先过来投奔他了。然后又顺理成章的进了他当时所在地公司。那是一家台企,刚在广州建厂不久,当时大多数的同事都很年轻,在那里认识了一群兄弟。刚开始按照专业进的是公司研发部,打算去做一个结构工程师,但刚进去还没开始干活,就被研发部当时的另外一个副理Jacky拉去做了PM。说实话当时PM是什么鬼完全不知道,因为在北方的企业里完全没有这样一个职位。当时Jacky是这样跟我说的,你先试一下,做一个月,如果不喜欢,到时候你可以再回去做RD。这一做,就做到了现在!

初识PMP

刚开始做PM的时候,完全不懂,亦步亦趋的跟着老板做。按照公司的流程和前辈的经验来做,另外由于当时公司PM的角色更偏向于业务,每天跑跑客户的研发,请工程师吃吃饭,从来没有想过系统/理论的了解一下相关知识。
后来跳槽去了富士康,在那里知道有同事考过了PMP,才开始对PMP有所了解。当时下载了电子档的PMBOK看了一下,完全看不下去,很枯燥不说,里面的九大知识体系当时觉得只要项目的时间管理有点用,其他知识都用不上!因为在公司当时那样一个弱矩阵的组织架构下,PM的职权很小,控制进度是几乎最主要的职责,什么预算、人力资源、质量、风险、范围等等我们都管不了。另外当时考过PMP的同事本来是品质部的,拿到证后申请调到我们部门做PM,但从她实际的工作和她的言谈中,都觉得PMP的内容和现实工作相差甚远。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那时很穷,六七千块钱的费用很多,所有就没有报考。

学习PMP

此后的很多年,虽然一直都是在从事PM的工作,也一直知道PMP,但却没有想过要去考一下。直到近两年,职业上越来越觉得迷茫,越做越不知道PM的核心价值是什么,越来越觉得PM看不到明显清晰的前景。这个时候,我又想起了PMP,既然它是PM行业的圣经,我至少要去了解一下吧。虽然它可能与中国的现状不符,但它毕竟是一个科学的、体系的系统,去学习一下或许能解开我心里的迷惑。

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打算离职,刚好有空,就报名了清晖的PMP广州班的培训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能不能顺便找一份工作。出乎意料的是,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广州开班,报名的一共就11人,而且其中7个还是同一家公司的。找工作的希望是没了,那就好好上课吧。

一共七天的课程,每次上到下午的时候都昏昏欲睡,只能靠一杯杯的浓咖啡撑着,如果课前没有预习其实听起来效果名不太好,因为讲得太多了,很难消化。其实刚上完课的时候我对考过完全没有信心。

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有了新工作,所幸没什么事情安排给我做,我就在临考前两周把模拟题5套做了两遍,做的过程中再有针对的去看书,拼命的背。在做第二遍的时候准确率已经能达到80%以上了,那时对考过已经很有信心了。

成为PMP

9-10是考试的日子,在亚加达外语学院,4个小时的考试,我两个小时就做完了,但为了保险起见,并没有提前交卷,又从头至尾把题重新做了一遍才放心。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。

10-7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,听说成绩已经陆续开始出了,打开邮箱,赫然发现了PMI的congratulations的邮件,不出所料的通过了考试,只是成绩比预想的要差一些,这应该是运气的原因。

PMP